转让500亿不良资产渤海银行加速“减负”
发布时间:2025/10/18 13:22:17
债掌舵(债权转让 执行悬赏 债权转让 风险代理 001)小编整理发布:
渤海银行(9668.HK)日前发布公告,拟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方式分批次转让近500亿元本金债权资产,叠加利息及罚息后总规模近700亿元。这已是该行连续第二年进行大规模不良资产剥离,引发市场对其资产质量及风险处置的关注。
业内人士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与房地产风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正通过高频次、大规模资产剥离加速“减负”。
优化资产结构
渤海银行最新公告显示,拟通过公开挂牌程序转让174户债权,本金合计499.37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拟转让资产的本金金额约为499.37亿元、利息金额合计约为104.36亿元、罚息金额合计约为93.34亿元、代垫司法费用金额合计约为1.26亿元。
公告明确,拟转让资产的初步最低代价总额不低于约488.83亿元(相当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之拟转让资产债权总额,即包括本金、利息、罚息及代垫司法费用金额的约7折)。
根据公告披露的资产结构细节,拟转让资产涉及的174户债权中,主要为贷款债权,涉及本金318.78亿元;按账龄划分,3~5年及5年以上的债权涉及金额近428亿元。
渤海银行在公告中明确,通过建议出售事项,该行可将多年历史积存的经济资本占用较高、流动性较差的资产一次出清,并预期能够较大幅度改善本行资产质量,优化资产结构,节省风险资产占用,提高资本充足率,提升资本利用率、盈利能力,有效提高本行抵御风险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本行综合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此次并非渤海银行第一次大额不良资产剥离。渤海银行2024年7月19日发布资产转让称,该行拟通过公开挂牌程序转让53户债权,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拟转让资产本金合计256.05亿元。最终,该资产以207.24亿元完成转让,约为转让资产债权总额的7折,受让方为天津津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此外,早在2024年3月,渤海银行还以现场招标方式,向天津津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转让资产合计价值56.67亿元,成交价为39.67亿元。
针对近年来连续大额转让不良资产的原因,渤海银行方面未给予《中国经营报》记者明确回复。不过,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余丰慧认为,银行不良资产包转让数量和规模的增加,主要源于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违约率上升,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同时,监管层面对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要求也在逐步加强,促使银行加快清理不良资产的步伐以提升资产质量。
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也指出,2025年年末,《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的过渡期将结束,新办法对逾期类、已发生信用减值类资产的划分更为严格,银行要考虑不良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表现,促使其加快不良核销与出表工作。
“同时,银行面对房地产、零售信贷类不良高企的压力,也推高不良转让规模。并且银行综合考虑催收成本、催收合规要求、金融消费者保护等维度,更多选择不良资产包转让的处置方式。”杜娟强调。
这一点从渤海银行披露的不良贷款余额情况可见一斑。银行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2024年6月末和2023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72.69亿元、171.12亿元和175.53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81%、1.81%和1.84%。近年来,渤海银行持续强化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不良资产处置周期缩短
随着不良贷款余额的增加,银行也在持续加强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渤海银行公开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2024年年末、2025年6月末,该行通过现金清收、呆账核销、破产重整、转让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分别为187.98亿元、355.34亿元和37.42亿元。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持续增强。
渤海银行在2025年半年报中明确指出,该行持续加力推进不良资产清收化解,拓宽处置渠道,综合提升风险化解成效。
实际上,不仅渤海银行,近年来百亿元及以上规模的商业银行债权资产挂牌转让情况愈加密集。